当前位置:首页>>互动平台>>在线访谈
关爱地球 珍惜资源
【来源】【发布时间】 2017年04月21日【关闭】

  

国土资源厅赵昉总工程师参加“中国? 内蒙古”网在线访谈节目

  主持人:

  2017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今天我们邀请到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赵昉,就关爱地球珍惜资源这一主题与大家进行在线交流。赵总,欢迎您!

  嘉宾 赵昉:

  主持人好,各位网民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通过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这个平台,与大家在线交流。感谢广大网民朋友们一直以来对自治区国土厅的关心与支持!

  主持人:

  赵总,首先请您给我们讲一讲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嘉宾 赵昉: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该活动最初在1970年的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1990年第二十届地球日活动的组织者希望将这一美国国内的运动向世界范围扩展,为此他们致函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他们采取措施,举行会晤缔结关于环境保护议题的多边协议,协力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同时地球日的组织者还呼吁全世界愿意致力环境保护的政府在1990年4月22日各自动员国民开展环境保护运动。

  主持人:

  那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纪念地球日活动的意义?     

  嘉宾 赵昉:

  地球日活动组织者的倡议得到了亚洲、非洲、美洲、欧洲许多国家和众多国际性组织的响应,最终在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逾2亿人参与了地球日的活动,参与团体举办座谈会、游行、文化表演、清洁环境等活动来倡导“地球日”精神,并进一步向政府施压,期盼引发更多关注与政策的制定,从此以后世界地球日成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它给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自然资源,也正是在地球家园上,人类世代耕作,繁衍生息。在人类经历的漫长岁月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如土地、矿产等,仍是人类开发利用的主体。而地球只有一个,可利用的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绝不可以随意破坏和挥霍资源。地球的环境承受力有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球资源的存量加速耗竭,地球负荷已越来越沉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认识。这不仅关系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

  主持人:

  赵总,请您讲讲我区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意义。               

  嘉宾 赵昉:              

  内蒙古是生态大区、资源富集地区,在全国生态建设大局和资源保障供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些年,内蒙古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进入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自治区党委提出严守生态底线、推进绿色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极具针对性。这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重要指示的具体落实,也是对传统发展路径的深刻反思和调整。国土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和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民生保障等方面起“底盘”作用。

  主持人:               

  内蒙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是什么样的,您能给我们讲一讲吗?               

  嘉宾 赵昉:   

  好的。全区11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耕地面积9.23万平方公里,草地50万平方公里,林地25万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6万平方公里,2400万人口,资源丰富。

  一是矿种齐全,优势明显。全区境内已发现矿种144种,占全国发现矿种(173种)的83%,全区境内已开发的矿种达120种,全区有85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居前3位的有40种,居第一位有17种;二是一些优势矿种的产业带动作用巨大。稀土、煤、有色金属、铁矿资源产业基地已基本形成,矿业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更为强劲。三是我区地质工作成效显著,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长远看,资源性产业依然是我区的主打产业。特别是自2004年开始安排自治区地勘基金项目以来,我区先后发现大中小矿床590处,其中大型18处、中型81处、小型491处。大宗矿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主持人:             

  当前我区矿产勘查开发面临怎样的挑战?               

  嘉宾 赵昉:

  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自然禀赋条件差,小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难选冶矿多,易选冶矿少;共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少,由于这种天然的禀赋条件,加之长期开发积累的矛盾,造成“小”、“散”、“露”、“低”、“剩”、“重”、“难”、“后”、 “少”特点明显,即:小矿山多、布局分散、露天开采多、利用率低、一些矿产产能过剩、生态破坏严重、环境约束日益严格、关键性区域基础地质研究工作滞后、勘查投入连续几年持续减少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一是找矿成果产业化、集约化程度较低、结构性问题突出目前已经开采的120多种矿产能形成产业化、产业链的不多,勘查成果与市场不对路,煤炭勘查过剩,清洁能源勘查不足,传统大宗矿产勘查成果多,新材料矿产勘查成果少,高效益勘查成果不多,低效益勘查成果不少。全区4700多家矿山企业中,大中型矿山企业574家,小型矿山2500多家,小小矿(资源储量是小矿山1/3以下的矿山)1700多家,一煤独大仍然是我区矿业的主体业态;产品低端,深加工、产业链的劣势仍然是我区矿业的短板。

  二是传统优势在弱化。市场对大宗矿产(主要是煤炭、有色金属、铁矿)的需求已接近天花板,产能过剩制约了传统优势的发挥。

  三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冲突日益凸显。除各类自然保护区外,全国主体功能区划把我区的27个旗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区生态脆弱区域占比达62.5%,严重脆弱区域占比达36.7%,尤其是目前各地的生态红线约束更加明显。我区多数矿产资源品位低、质量差,共伴生、难选冶的自然禀赋,环境代价巨大。

  四是勘查投入持续走低,后劲不足。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自2013年以来持续下滑,按资金来源分,中央财政同比减少13.7%、地方财政同比减少25.1%、社会资金同比减少49%。

  主持人:            

  我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如何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嘉宾 赵昉:

  从国土部门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角度讲,我们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将节约集约理念贯穿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资源综合开发水平,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共赢。

  一是走绿色勘查开发之路。落实四个转变。即:由重固体矿产勘查开发向重液态、气态矿产勘查开发转变,即由重大宗矿产勘查开发向重清洁能源和战略性新材料转变;由分散开发向集中集聚开发转变。通过优先勘查开发清洁能源、战略性新材料和特色紧缺矿产,通过综合、集中、集聚勘查开发,围绕煤、铀、油综合勘查开发基地建设进行探索,通过切实推进地质勘查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我区矿产资源综合勘查、整体开发、综合利用水平,推动我区矿业向产业化、集约化、基地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由露天开采方式向地下开采方式转变。

  二是把节约集约开发资源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提升资源开发的质量和效益。

  嘉宾 赵昉:

  三是走“探、采、选、冶”一体化开发之路。延长矿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四是积极探索合作勘查开发之路。

  五是坚持走出去开发之路。针对我区资源禀赋特点,适当收缩区内开发战线和规模,走出去与蒙古国合作。

  六是用足用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我区资源开发利用争取更有利的政策环境,加大矿产勘查开发重大技术问题延伸公关,加强新能源和新材料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研究,推动我区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发展。

  去年以来,我们提出了地质勘查转型发展,目的是推动地质勘查既要融入产业化、工业化,也要融入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之中,向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民生地质、环境地质等多面出击。我们先后围绕一带一路、找矿突破与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石油大学进行合作,效果很好。总之,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彻底遏制对矿产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将矿业开发的环境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实现矿产资源的科学合理永续利用,保护勘查和矿区生态环境,把内蒙古这道北疆风景线打造的更加亮丽。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赵总的耐心解答,本期访谈到此结束,下期节目再见!

附件下载: